雖然近期車價再度下跌,此前超過10萬元的車型已經降到了10萬元以下,而且一些經濟型車型更接近消費者的心理價格,對于本市購車者來說,以前遙不可及的車型,現在看來已經觸手可及了。太原機場包車行程定制化,更加靈活便捷:包車公司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制定合理的出行線路,滿足不同用戶的多元化、多樣化出行需求。太原到平遙古城包車車型多樣,可選擇性強:包車公司尤其是全國連鎖旅車匯的大型車隊都會有很多種車型,用戶在咨詢旅游包車的時候,車隊一般都會給出相應行程的報價和對應的車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多詢問幾款車型的報價,如果覺得車子新舊程度不滿意的話,可以考慮更換其他自己滿意的車型。太原租車公司將買車、養車的包袱全丟給租車公司,針對這類租車業務,租車有一整套規范的工作模式,現成的合同文本,讓租車輕松自如,而把主要財力和精力放在自己的主業上,是當今國際跨國公司流行的做法。但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一些人放棄了買車的計劃,考慮其他出行方式。
買車:
陶先生,一家公司的老板,認為最好是買一輛車,當涉及到乘出租車或租車。“開自己的車很容易,不管你是上班還是會見客戶,”他說。他還補充說,雖然買車可能要花很多錢,還有各種各樣的汽車維護費用,但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王先生是 qq 車主,在最近一期的油價上,他很冷靜。“油價上漲對我影響不大。我的車是節油型的。每100公里只有5升。按照現在的油價,每月的支出比以前多200多元,我可以接受。此外,擁有一輛汽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真的很方便,而不是試圖決定是坐出租車還是轉乘公交車。”
油價上漲似乎會給汽車市場帶來相當大的波動,但最近的媒體調查顯示,車主幾乎不會因為這個原因放棄繼續駕駛的計劃,更多的受訪者表示,油價高企的最好辦法是降低汽車利用率。
打車:
隨著我國油價不斷上漲,面對“買得起,養不起”的尷尬,不少企業原本沒有打算購車的消費者暫停了其購車需求計劃,開始持幣觀望起來。而高油價的壓力也使部分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轉而將發展眼光可以放在了打車上,按這些人的說法,打車方式相對于我們買車提供更為經濟劃算。
作為網絡工程師的何先生,每個月固定收入至少5000元,雖談不上事業有成,但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他的經濟實力,買輛車沒問題,可他至今仍無買車的打算。按他的理由說來有三:首先上海的交通狀況實在令人不滿意,在市區,除了一些局部環線交通順暢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不堵車的。其次,上海的車位也少得可憐。他的有車同事們幾乎每天都在抱怨停車難的問題,尤其在上班時為了找個車位,每天都要提前20分鐘出門,“一點也體現不出有車的方便性,甚至比以前坐公交車都累。”第三,自己的家和單位雖然不近,但交通很方便。即使每天上下班都打車,按每天50元計算,每月下來也才1100元,而養車也得1000元左右,這還不算堵車,找車位等其他的煩惱。